關於孟加拉洪災的援助
2022/7/19
我們包包的生產國孟加拉近期遭遇了大規模的洪災侵襲。 工廠所在的首都達卡雖然沒有太嚴重的損失, 但全國需要幫助的受災戶超過了700萬人, 其中也包含了我們Staff的親族及友人。 有鑑於此,MOTHERHOUSE決定動用會員卡制度所累積的社會貢獻基金, 為當地提供援助。 首批的援助行動是由社長山口繪理子小姐與當地的工廠長馬穆先生一起 深入受災嚴重的錫爾赫特地區, 發送五百份包含米、食鹽水、馬鈴薯、油、衣服及藥物的物資包。


大量生産與工作桌
2022/6/27
「大量生產」與「手工」並非相互對立的。 我所挑戰的,是「不妥協」的商品製作。 在孟加拉的自營工廠,我們正在實踐 「展現美麗的職人技藝以及兼顧有效率的操作流程」 至今為止生產過的、超過4000種以上的包包,都是由職人手工製作。在保有細膩手工的同時,我們的工廠每個月會生產將近一萬個包包(編按:此處均為2019年時的數據)。 當初建立工廠的理念,就是「如何有效率地進行手工生產」。 如果要說與一般的工廠最不一樣的地方,大概就是我們沒有採用「流水線生產」。 在生產樓面建立了13個小小團隊。 負責生產的樓面,有13個小小的團隊。每個團隊負責不同製作不同的包型。 「托特包A」組、「後背包A」組等,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除了素材的剪裁是由裁切團隊負責的之外,後續的所有過程都是由各個組別在各自的工作桌上完成的,最後的細部修飾也不例外。 與無法了解產品完整樣貌的「分工」不同,可以說整個生產過程,都是在一張工作桌上完成的。 所以儘管是工廠(的生產模式),依然常常可以聽到職人們說「這個包包是我負責製作的」。 職人們也能夠透過這樣的工作模式有所成長 工作桌模式的優點之一,就是有不良品產生的時候,可以明確找出是哪一個工作桌的問題。 我們的商品在客人看不見的地方附有寫著小小數字的標籤,可以經由數字去追溯這個包是在什麼時間、由哪張工作桌製作的。 日本一旦發現有不良品,就會回報給擔當生產的工作桌。此外,由於可以區分各包型的銷售額,各工作桌之間也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競爭意識,提升職人們的工作動力。
我過去曾經參訪過其他公司的工廠,在視察「流水線生產」的時候,看著負責圖膠水的職人一整天都在塗膠水的模樣,深有感觸。「這個職人的技術有在進步嗎?」
「為了讓每個職人的技術都能夠更加精進,必須要從0開始參與包包的製作才行……」 工作桌的生產方式,就是從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後衍伸出來的。

「工作的意義」依價值觀而有所差異 再繼續談一下大量生產與手工生產之間的「Third way」吧。 說來有趣,在這兩種不同的生產方式之間,勞動者的想法與價值觀是完全不一樣的。想必「工作」這一詞的意義也是有所不同的。 正因為如此,即使這兩種生產方式同時存在於這世界上,卻幾乎不存在交流,甚至可能是互相批判的狀態。 習慣了彼此對立,所以更不容易發現對方的優點並加以結合運用。看到這一點,讓我感受到了極大的可能性。 將大量生產與手工的優點結合加成,就能孕育出新的附加價值。這也可能創造出新的需求。 這樣「不妥協的、嶄新的生產方式」,正是產品生產的Third way,令我心中激動不已。 新的附加價值之中,想必也蘊含了新的價格與形態。
在孟加拉付諸實現的Third way,想必也能運用於尼泊爾與印尼。
每個國家必然都有最適合的、不同的Third way。為了尋找答案的旅程,可以說充滿了樂趣。 我們希望讓生產更有效率,但也希望透過只有某個人可以完成的技術等,藉由手工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最終,不論是規模或是品質,只要找到最適合那個國家的方法,讓該國、該區域以及職人「個人」的能力得到發揮,想必就可以在迴避價格戰的同時,也能讓該國在國際市場獨樹一幟。 這正是我的夢想。 *本文譯自山口絵理子小姐的專欄 —— 「大量生産」と「手仕事」は、対立しない。私が挑戦した、「妥協じゃない」ものづくり。 原專欄內容摘錄自山口絵理子小姐的著作『ThirdWay 第3の道のつくり方』,經重新編輯後發表。(編集協力:宮本恵理子・竹下隆一郎/ 編集:大竹朝子)
走訪斯里蘭卡Vol.1 寶石開採
2022/5/25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斯里蘭卡天然石的開採過程。 JEWELRY MOTHERHOUSE採用的斯里蘭卡天然石開採於「拉特納普勒」,距離首都可倫坡約2小時的車程。上了車,沿著崎嶇的山路前行,最後來到了充滿大自然氣息的山林當中。









走訪斯里蘭卡Vol.2原石研磨工坊












走訪斯里蘭卡Vol.3珠寶工坊







Shizuku系列製作過程










Mother of pearl 母貝生產物語
2022/4/25
此次要介紹的是 首次運用開採於印尼的「母貝」製作的 新作珠寶「海繪-umie-」的幕後開發故事。 母貝指的是守護珍珠的貝殼。 是一種每一個都有著獨一無二的紋理, 閃耀著幻彩的光芒、帶有一些神祕氛圍的素材。 至於從母貝到製作成「海繪」的幕後故事, 就讓我們從素材的由來開始介紹吧。









【山口繪理子日誌】相連的世界
2022/3/16
今年的春季新品「Sou」包款。



【山口繪理子日誌】疫情下的新事業:回收服務與再生商品終於上市
2021/12/1

2020.07.22
以下是之前寫下的、關於在疫情影響之下展開的包包回收的文章。
新事業 關於『維修。回收服務的思考』
我們意外地被NHK、WBS和VOGUE等媒體大篇幅報導,讓許多人看見我們在艱困中依然踏實邁進。
更因為大家提到:「我在note上看過。」,讓我對note的社群傳播力感到驚訝。
那這之後有回收了嗎?又發展地如何了呢?
我的回答是:YES。
我們火速地回收、火速地拆解,並由此發想設計,再火速地生產製作,並在昨天(編按:2020.07.22)迎來了名為Rinne的首款再生商品全新上市!
然後非常地熱賣…我痛哭流涕….
※限中山本店、新竹店販售。
總覺得我們MOTHERHOUSE在疫情影響下速度反而加快了(笑)
(多虧了策劃的夥伴們,即使再辛苦也加快腳步…)
起初,顧客將不需要的包包送回店舖或公司。
更將公司內的瑕疵品與不得不處理掉的舊商品,集合起來進行拆解。
我們與長期合作的日本維修工作坊,一同從包包拆解的皮革碎片中,從零開始進行設計。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件事成為了我們設計的原動力。
那就是伴隨著回收包包而來,一封封來自顧客的手寫信。
知道自己所製作的商品,歷經了一趟與顧客相伴的旅程後歸來,內心感到澎湃不已。以下雖然只是一小部分,但都是精選。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陪伴我度過上班與照顧小孩那段時間的辛苦,我由衷感謝。」
(這位顧客還為工廠的夥伴特別翻譯成英文。)
「這個包包這六年間總是陪伴著我。我又買了喜愛的同款同色,現在也是每天都使用那個包包!」
「這兩年來我每天都使用它。帶著這個包包,每天都興奮愉快地上下班。希望它再度變成一件很棒的皮革製品。」
「雖然生活追求盡量簡約,但每次到MOTHERHOUSE都會敗給想要帶商品回家的慾望,包包也隨之愈來愈多。所以這次回收包包的企劃,我期待已久!」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當我讀著大家的手寫信時,既驚奇又感動,心中不斷湧現想要讓商品重生並製作新商品的澎湃熱情。
作為設計師所秉持的想法在以下影片中有更深度的描述。
>
最在乎的是「就算再怎麼高呼永續循環或環境友善,如果顧客不喜歡、沒有傳遞到他們心中,那就失去了意義。」
不論是展店中的法國或是全世界,倘若用這個方式高呼,那也僅侷限於對於議題意識高的群體而已,我覺得想法能否遠播取決於商品「是否受到喜愛」。
MOTHERHOUSE的一般商品正是如此,我作為設計師最一開始便是依循著這樣的想法製作:「在沒有聽過品牌故事與設計背景之下,單純地引發對商品的渴望。」
這裡便迎來了第二階段的挑戰:要如何將回收而產生各色零散的皮革組合起來呢?
「有很多可以使用的顏色」雖然很開心,可是一旦選擇錯誤,就會變得像小孩玩遊戲一樣。
思考著藍色系要與這個搭配、配上咖啡色則是這種感覺…我們像這樣進行包包的再製,而非「隨便搭配」並依照固定的「規則」進行製作。
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生產效率。(苦笑)急速降低。
即便如此,在影響完成度的配色上也絕不能妥協。
這次受到疫情影響之下,和日本維修工廠成為製作上的合作夥伴。
看到了完成的包包後,日本職人也笑說:「一般的重製是改變大小或手提把而已,因為你們完全重新做成截然不同的東西,打破了我們對重製的概念了呢。」
皮革逐漸磨損而變地老舊,不如就製作成復古風格的箱型款式。
就像是奶奶流傳下來的珠寶盒一般。
是一款看一眼就能直擊人心,讓人心想著:「我想要選一款專屬於我的款式!」這就是Rinne這款再生系列包款的概念。
雖然大家中途覺得「一定做不到如此花費時間、精力的事情。」並訝異著這段從回收到再製的事業竟是如此漫漫長路。
儘管如此,在昨天新上市的日子裡,非常多的新顧客帶著我們每個僅此一件的包包一起踏上旅程,內心著實感動不已。
生命循環的輪迴,由我們將顧客的情感聯繫至職人之手,作為一個全新商品循環的交棒者。
美滿的循環、美麗的時尚、美麗的社會,正是我真心想做出的設計。
製作時我專注在手中的紙模,心中緊握的卻是對於社會那偌大的展望。
我們的步伐或許僅是汪洋中的一滴水,在充斥著歇業、倒閉消息的時尚產業裡,「試試看這個方法吧」如果能以微小的嘗試,在不久後帶來巨大正面的改變,那就太好了。
【山口繪理子日誌】新事業 關於『維修。回收服務的思考』
2021/11/19

在疫情之下,反思且確立了哲學與理念,而在展望未來之時,我有了這個強韌的意志,再執行一個月之後,開始了這個新的事業。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關於『維修。回收服務』這個新事業的想法。
在這之前,一度惡化的世界情勢,面臨閉店停工的狀況。
而我們的6個生產製造國都進入封城狀態,日本國內的32家店鋪也都停止營業。
「在發展中國家創造世界一流的品牌」
14年來,這個強健的信念,沒有絲毫偏差的,團結了所有700名伙伴。
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因為有很強烈的品牌哲學,所以不受動搖吧!」我總是被這樣問到。我覺得沒有被強烈的哲學感束縛的人,才會說出這樣的話吧!
「哲學」這個詞彙的意義是非常難捉摸的。在現今變動的時期,創造出新的事物的時候,無意識地都能感受到哲學的存在,思想上既不能被理念綑綁,又要細心確認執行的方向性,這是我在受訪的時候,很少被提及的事情,卻是重要的部分。
疫情之後,作為創業者的我,經過無數次的思考及檢討自身的創業哲學,我希望能發展一個新的事業。
並不是創新我的哲學,而是更「深化」哲學理念的執行方式。
事業的內容非常簡單,將使用過的MOTHERHOUSE包款進行「維修。回收服務」。
因為疫情的影響,人們的生活行動上會有什麼變化? 尤其在這個時候,可能會做出異於平常的作法。但其實,也會很迷惘,不知道該怎麼做。
在這個時候,不只是創新的想法、為了提升業績、利益的新事業,因為時代的改變,也出現形式上的改變。
我認為在這個時期必須執行的新事業,不只是「因為這個時代才能發想出的想法」,而是「一直以來想做的事情,因為疫情才有了這個機會,集結了所有資源而去執行」。
一個物品誕生的經過,是蘊含了許多人的汗水與淚水而生的偉大物語。
所以為了讓商品能生氣蓬勃的陪伴在顧客身邊,我們提供了「保養的服務」。
「皮革容易刮傷,保養方法好像很困難?」對於這些有疑慮的顧客,我們在店鋪設置了「免費的基本保養,以及付費的特殊保養服務」。
在新加坡分店的客人甚至擔心的對我們說,「會不會在保養過後,就不會再買新的商品了啊?」
當然不限使用的年份,我們也接受維修的服務。使用的年份越久,不論是車縫線脫落或內裡布因為外力造成破損,店鋪都能提供適合的維修報價服務。
但是在疫情之後,我更深地開始思考關於「物品的人生」。
和購買新的物品相比,希望我們的商品也能長遠地陪伴在顧客身邊。
此時,為了「延長物品的人生」讓維修時間更有效率,盡量縮短顧客等待的時間,利用線上互動的方式進行維修詢問等等…有了這些想法。
還有一些擁有多數以上,甚至30個左右(非常光榮的),櫥櫃放滿了MOTHERHOUSE包包的客人,是不是這些客人也很煩惱著「物品的處理方式」呢?就像我都捨不得丟掉最喜歡的玩偶一樣(笑)。
所以,我們開始了「包款回收服務」。
除了回收,我對「再甦醒計畫」也很有興趣。
那就是五年前就很想嘗試的「REMAKE事業」,當時因為「拆解的成本」非常驚人所以放棄了這個想法。
為了突破這個難題,我邀請了日本的皮件維修工坊再三議論,並得到他們全力協助這個事業的發展。
耗費時間進行拆解的工作後,我們也開發出近10款再造的全新商品。
回收活動開始之後,一直到再造商品的誕生,雖然延遲了一點開發的時間,但這是在疫情之中,才能製造出的全新作品。
如何開發出處理物品的方式? 在製作的時候,精神面的困難度是很高的。
雖然我也希望能做出完美的設計,但是經過多年使用後的皮革,要讓它完美的再生出來,關於美的定義就很難去界定了。
除了要進行皮革的保養或一定程度的修補,和一般皮革包款製作的手續相比,是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的。
但是,從櫥櫃中取出來的包款,再次賦予它新的氣息,並且成為對另一個人有幫助的商品,在社會中促成穩定的流動與循環,是我的信念。
不知道會有多少客人願意回收使用過的MOTHERHOUSE包款,也不知道我們提供的維修服務能不能讓客人知道。
但是,所謂的流行設計,到底是在設計什麼呢?我問了自己。
和物品有相關聯的話,「製作之人的責任」是什麼呢?
我們只是在面對疫情的時候,想給予新事物另一種存在,提出方法與程序,這樣的立場而已。
因為理念與堅持,被製作出來的物品們,在結束的時候,希望也能用同樣的溫度,展現其存在的意義,對我來說,這才是真正的「持續性的社會」。
至今為止關於永續性的討論,都很穩定發展的原因是,為了降低環境負荷,所以減少或消除產生的物質,這個跟我想努力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問題的根本是,做出物品的精神和本質不是嗎? 雖然大家對這個話題都會引起高度的意識,但談到自己或自己國家的時候,總是把利益擺在前方,就很難有持續穩定的可能性了。
應該改變的,是像我這樣,用製作者的這雙手,讓物品誕生的這一方。
物品製作方與物品使用者相互討論之後,決定正確的方向,並遵行下去,
讓人、事、物、資源全面的連結在一起,設計出美好的社會且積極發展,才是最根本的想法。
可能我所述的理想主義,會引來批判的言論,但是在遭受嚴峻打擊的零售業中,做為一家能展現這個理念的公司,我相信是在汪洋大海中貴重的一滴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