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日誌 2015-12-17
【山口繪理子日誌-珠寶系列】挑戰18k金線細工
在日惹,完全迷上了銀線細工。
還找到一位職人-瓦力歐。
新一系列的作品開始萌芽。
「你過去做過哪些設計呢?」
他給我們看了幾個
大約五公分大小的銀製胸針和青銅(已經生鏽變成黑色)髮飾。
「另外,最近幫附近的店做了這個。」
大多是線條很細的設計。
「哇~好細喔。」
對,的確是很細。以技術來說很厲害,
但形狀太具體讓人覺得反感、
而且對日本人來說size太大。
該如何讓他理解我的設計,我想盡各種方法。
一開始,先用0.2mm的筆在方格紙上畫出來。
「好小啊。不過可以試試看。」瓦力歐開始嘗試。
出乎意料,沒花多少時間就完成了。
「那下一次試試看這個?還有,這種你覺得如何?」
狀況好的時候,一天可以做出六種設計。
(當然,不包括拋光和細修。)
彎曲度的微小差異、尾端扭轉的感覺等等,
卻很難讓他理解,這點讓我非常著急。
於是,去批發店買了烙鐵、鉗子和鑷子
也向瓦力歐拿了銀和烙材。
「自己也動手做是最快的方法。 」
在孟加拉也是,不管有沒有經驗,
為了更清楚地傳達自己腦中的畫面,
「工藝設計」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況且文化背景不同,即使以言語或圖畫來傳達依然很有限。
經過這段磨合,我們已經做出20-30個作品,
漸漸能和瓦力歐意見相通。
那是一段令人難忘的期間。
同時,我也產生了兩個新的目標。
第一個,想用黃金來製作線細工。
使用黃金的計畫成功之後,第二步想將作品設計的更華麗、細緻。
「瓦力歐~你看!這個很美吧!
我覺得如果用黃金來做的話一定會很驚人。」
「烏馬斯?(印尼話的黃金)沒用黃金做過耶。」
但他稍稍考慮之後說
「已經努力到現在了,邊做邊學試試吧!」
我問了才知道,貴金屬的世界有明確的階級之分,
順序是青銅→白銀→黃金。
使用黃金的職人少之又少,因為不論是技術難度或材料的價格
都和其他貴金屬層次不同。
在日惹,是一般職人很難進入的領域。
還沒正式開始,瓦力歐的太太就在附近四處張揚
「我老公要開始做金飾啦!」
這又是另一個問題....
「太太,請聽我說。企業當中有守密的義務。
從使用的材料到設計內容,
如果你不遵守規定我們會很困擾的。」
「????」 瓦力歐和他太太一臉茫然。
把事情分享給全村是他們的習慣,因為大家都會互相幫忙。
「我覺得...Warm heart和Cool head的平衡很重要...
雖然這習慣很棒,但工作終究是工作。」
和他們溝通的同時,我也告訴自己。
「我想找到平衡點。」
不僅為了他們的夢想,也為了商業活動的延續性和客人的笑容。
現在雖然是四散各處的碎片,
但只要繼續做下去,
就能找到點與點之間的連結吧。
今天是瓦力歐人生初次挑戰黃金的日子。
一次融太快,設計全毀了...
在那值得紀念的日子之後,經歷數個月的嘗試
終於完成了日惹第一件18K金線細工。
漸漸地,能順利焊接;
漸漸地,不只有粗厚的外框也能做出細密的圖樣;
漸漸地,細度更加精緻。
最後的挑戰,是把「size」變更小。
我喜歡華麗但像女孩的素顏肌膚一樣有清純感的設計。
只要我說「再更小一點!」
他就會碎碎念說
「就跟你說黃金要越重越好嘛!當然是越大越好!
難道你想看起來很窮嗎?!」
「・・・・・。」
價值觀的差異竟然如此之大...
「黃金阿,就跟貨幣一樣。發生甚麼事
要抱著逃走才行啊!哈哈哈!」他大笑著這麼說。
「我想做的是首飾。不是貨幣的代替品。
所以要表現出華麗又細緻的美感。
我想盡可能挑戰更小的尺寸。」
在這次之後,他不知道哀號了多少次「庫七魯!(太小了啦!)」
有時歡笑、有時也會起爭執,我們之間就像日惹鄉村的美麗夕陽一樣
自然又溫暖。
瓦力歐後來說了一句話「這樣的作品,客人會喜歡吧?」
即使微小,一點點溫暖就能成為改變社會的力量。
最後一張照片。
「我也想學學看是有多難、多細!」我走向瓦力歐的工作臺。
「真的小到看不清楚...彎彎曲曲糾結在一起了...」
瓦力歐大笑著說「你大概要花七年才能學會吧!哈哈哈!」
我只能不停冒冷汗...
這幾張照片
最能訴說我們在日惹所經歷的故事。


延伸閱讀

2020.12.31 2020冬季新作”Naked Sapphire”

2020.11.03 世界唯一的光輝「藍寶石 Blue Sapphire」

2020.08.12 印尼產地的新發現,天然石 「Chalcedony」